經過靜安區共享運動場的成功試點,“共享”概念很快就被大傢所接受。李姝俊說:“我們通過用戶端、賽事端、設備端、管理端形成瞭球場管理的新模式——線上有專門的監控中心,對於場地中用戶遇到的問題,可及時解決;線下依靠各類智能設備滿足用戶需求,包括飲料機、租球機等。”

2018-07-1907:24文匯報評論(人參與)

先查信息,避免白跑一趟


原標題:申城運動場館迎來“掃碼”時代gps車輛衛星監控|gps車輛衛星監控系統

共享模式有望逐步鋪開

先從微信小程序上搜索球場,再從球場閘機處掃碼進入,運動結束時費用從手機端自動扣除——“共享模式”正逐步延伸至上海的運動場館。虹口區首個“共享運動場”——四川北路公共籃球場日前正式啟用,球場在實現瞭無人管理、無現金支付的同時,也從一定程度上解決瞭原先球場閑雜人員多、收費難且不合理的尷尬。

使用共享球場,從尋找預約場地到結算支付費用,全部可以在線上完成,實現瞭自動化管理。“運動愛好者和球場之間,終於有瞭信息互通。”在場邊休息的徐雲謙告訴記者,原先,好不容易有時間打球瞭,但拖板車衛星監控系統|拖板車車隊管理系統到瞭球場一看都是人,“如今,想打球前,可以先在手機上查看球場狀況。”他展示瞭手機中的小程序——裡面有場地的照片、地址及在場人數。

一旁貼著告示,寫有球場的使用方法與計費方式的具體介紹:工作日,7時至10時免費;18時至21時,8元/小時;其餘開放時間5元/小時。“室內球場因場地設施優良,價格往往每小時上百元,室外價格則基本在15-30元不等。”正在打球的楊先生向記者介紹,在球友們心中,共享球場的收費對於短時、運動量不大的消費者而言,價格上的吸引力不小。

共享運動場,門口無人收費看守,想進入體驗隻需手機掃碼付費。記者日前來到位於四川北路的公共籃球場,隻見進口處隻有一道需要掃碼進入的旋轉鐵門。記者掏出手機,根據提示完成註冊和定位,再用生成的二維碼掃一下門口的機器,隨後就進入瞭旋轉門,整個過程大約幾十秒。

“閑雜人員進不來瞭,放在場邊的財物也安全些瞭。”另一位用戶表示,原先的露天球場管理不嚴,經常有陌生人隨意出入、坐在場邊,對於專註運動的用戶而言,財物的遺失風險不小。

上海首個共享運動場啟用 無人管理無現金支付

去年7月,靜安區交通公園成為上海第一個共享運動場,一出現就受到市民的廣泛好評。如今,上海已擁有20多傢共享運動場,普陀區、寶山區、虹口區都有試點。

這些共享籃球場都由“九回體育”管理。市場總監李姝俊告訴記者,上海擁有市民公共運動場近500個,但在運營管理中卻存在著許多問題:場地過於分散,規模大小不一;場地之間缺少聯動,服務及收費標準不一;遇到突發事件無法處理,缺少視頻錄像回放等等。正因如此,九回體育決定利用“互聯網+體育”思維去管理這些球場,幫助政府運營公共運動場。

上海首個共享運動場啟用 無人管理無現金支付

智能化球場能顯著降低管理成本,提升管理效能。今年,靜安區計劃新增11處智能化運動場,實現區內全覆蓋。普陀、寶山、虹口等區也已引入智能化運動場。據介紹,作為政府實事,公共運動場地數量不斷增加,互聯網+技術有助於解決傳統體育場地管理的痛點,而上海則有望在全國率先實現全面無人智能化公共運動場館管理。

遊覽車專用衛星車隊管理|遊覽車專用gps車隊管理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cka884uo28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